1.性能检测的比重越来越大
以前做装配线,性能检测比重没那么高,很多都是闭着眼睛都能完成的。现在很多大厂要的设备是三步一岗,五步一哨,做完一个关键工序就要检测一次。不少的设备检测工位数量已经超过了组装工位,这说明企业对自动化的认知越来越理性。
2.接口标准化
早期做设备,对接口的标准化并不很在意,不管是通讯接口电气接口,还是机械接口。反正量体裁衣,在意用处也不大。但是非标接口就像一个围墙,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你,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反而会束缚你。只有推倒这座围墙,去设立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,才能实现设备之间的快速对接互换,减少重复性开发。接口标准,也是非标设备标准化的前置条件。
3.快换模块越来越多
快换是一个老话题了,只不过以前更多的是夹具的快换。而现在的客户希望的不只是各种末端执行机构能快换,更好是工装都能快换。尽管快换说起来就是简单的一拆一接,但他对自动化公司在模块化存储、接口标准化、快速锁定与解锁设计以及稳定性测试方面,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4.可调式结构越来越多
可调式结构其实和快换一样,都是灵活性生产的一个子维度。简单的可调结构比快换设计要简单,但是智能可调的话,目前大部分自动化公司的能力,还达不到。
5.分布式控制
以前的分布式控制,是对一条整线的各个单站进行独立的控制。现在更激进,一台设备的主要子系统,更好都能独立控制。目的当时为了风险切割,故障排查起来也更简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