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资讯

新闻资讯

产品推荐

新闻资讯

当前位置: 首页>>新闻资讯

港口与人工智能如何结合

发布时间:2020-08-14 来源: 浏览次数:9261次浏览

  在“新基建”、“工业4.0”、“互联网+”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,港口也在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,“无人码头”正逐渐成为现实。

  2020年,新冠疫情蔓延全球。在疫情防控压力下,大部分企业对无人生产、远程操作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。

  从长期来看,驾驶员劳动力短缺、港口降本增效、保障安全生产是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加速的三大直接原因:

  1、我国港口内集卡司机劳动力短缺的日益凸显

  目前,我国港口内集卡司机以40-50岁的中年男性为主,缺口总量占行业总需求20%。由于劳动强度大,工作条件艰苦,当下“90后”、“95后”青年从事卡车运输工作的意愿不强,可以预见不久后将出现卡车驾驶员“青黄不接”的断层迹象。

  2、培养一名优秀的港口驾驶员时间周期长,投入成本高

  由于在码头驾驶集卡拖挂车需要A驾照,按照国内的交通法规,一名司机想要从C增驾到A,至少需要五六年。

  2、近年来,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不断上升,造成众多码头运能不足。

  那么,为什么“无人码头”是大势所趋呢

  据统计,2014-2019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逐年上升。全国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.61亿TEU,比上年增长4.4%。其中,沿海港口完成2.31亿TEU,增长3.9%;内河港口完成3015万TEU,增长8.5%。

  与此同时,84%的卡车司机每日驾驶时间超过8小时,其中40%超过12小时。卡车司机疲于高强度满负荷工作的矛盾凸显,直接影响物流运输效率。

  一个集装箱年吞吐量200万TEU的中等码头司机人力成本就高达7200万元,而机器只要维护得当,可以24小时作业,且驾驶质量标准、稳定高效。以自动化运输方式替代人力是港口降低成本、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。

  除此之外,由于涉及到高空作业和疲劳驾驶,传统港口属于安全事故高发场所。基于安全生产需要,港口无人化转型也将成为必然趋势。

  港口如何落实智能化?

  港口集装箱的智能流转——全流程识别、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;

  港口的智能管理——通过运营管理系统TOS、设备控制系统ECS和车队管理系统VMS,实现港口内部自主管理的服务闭环,提高服务效率,降低管理成本;

  全方位物流体系——基于5G技术的建设和覆盖,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,打破传统港口物流的“信息孤岛”。

  人工智能更多偏向于底层的技术,其价值的最终实现要落实于具体的场景。未来,“一横一纵一链一网”的构建将带动交通领域单业务的技术革新、数据融合与多业务联动、交通枢纽业务联动、交通与智慧城市其他业务联动,促进港口智慧转型。


本文关键词:

相关文章

更多+